實驗室發生爆炸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了,但是為什么這么重要的實驗室,總會發生爆炸能,實驗室發生爆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
實驗室爆炸事故原因分析
(1)隨機混合化學品。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被加熱。當發生摩擦或撞擊時發生爆炸。
(2)在密閉系統中進行蒸餾、回流等加熱操作。
(3)應在壓力或減壓試驗中使用無壓力玻璃儀器。
(4)反應強烈,不能失控。
(5)大量氫氣、乙炔等易燃易爆氣體、氣體和有機蒸氣逸出到空氣中,引起爆燃。空氣中常見易燃易爆物質的爆炸極限見表1-3。
(6)硝酸鹽、硝酸鹽、三碘化氮、芳香化合物、乙炔及其重金屬鹽、重氮鹽、疊氮、有機過氧化物(如過氧化乙醚和過氧酸)在加熱或撞擊時爆炸。強氧化劑與一些有機化合物如乙醇和濃硝酸接觸以劇烈反應。
(7)搬運氣瓶時,不要使用氣瓶車,而是讓氣瓶在地面上滾動,或撞擊氣缸蓋,隨意更換氣缸蓋,或氣瓶減壓閥失靈等。
(8)在使用和制備易燃和易爆氣體的情況下,如氫氣、乙炔等。并且在通風室中不進行,或者在其附近被點燃。
(9)煤氣燈用完或中途中斷供氣時,煤氣龍頭不立即關閉?;蛘邭怏w泄漏,不停止實驗,進行實時維護。
(10)將氧氣瓶和氫氣瓶放在一起。
實驗室常見的爆炸事故
可能由于實驗操作的不規范、粗心或違反操作程序而導致爆炸。例如:
(1)當制備溶液時,將水倒入濃硫酸中,或者當制備濃氫氧化鈉時,塞子可以堵塞并搖動以爆炸。
(2)在真空蒸餾過程中,用平底瓶或錐形瓶作為蒸餾瓶或接收瓶時,平底部分不能承受較大的負壓,會發生爆炸。
(3)用過的四氧化二氫、二乙醚等進行蒸餾時,在試劑長時間釋放后產生某種過氧化物,在蒸餾物質之前,不檢查是否存在過氧化物,過氧化物被除去,過氧化物濃縮到一定程度,或干燥引起爆炸。
(4)在準備可燃氣體時,必須注意附近沒有明火。在制備和檢查氧氣時,必須注意沒有其他易燃氣體混合。例如,氧氣的制備,氫氣的制備,如果無意中在實驗中操作,容易爆炸(見火節)。
(5)金屬鉀、鈉和白磷在發生火災時容易爆炸。
爆炸事故的預防與急救
爆炸的破壞力很大,危害十分嚴重,直接災害影響人身安全。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。為了防止爆炸事故,必須遵守以下幾點:
(1)任何有爆炸危險的實驗,必須在實驗教材中加以指導,并須安排在特別的防爆設施(或通風架)內。
(2)高壓試驗必須在遠離人群的實驗室進行。
(3)在高壓和減壓試驗的情況下,應使用防護屏或隔爆型面罩。
(4)不得隨意混合高錳酸鉀、甘油等各種化學品。
(5)在點燃可燃氣體如氫氣和CO之前,必須檢查并確保純度。
(6)在煤油中保存鉀、鈉,并在水中保存磷,取出時應使用鑷子。一些易燃的有機溶劑應遠離明火,使用后應立即關閉軟木塞。